努力让群众看病不再“望价兴叹”

三月二日,患者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药房取药。努力

胰岛素降价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3月2日,众看再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望价兴叹工作人员为患者拿取胰岛素注射液。努力

本报记者   孟珂文/图

长期以来,让群看病难、众看再看病贵是望价兴叹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5年工作时提到,努力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让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众看再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望价兴叹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努力看病贵问题。让群

2022年,陕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达到538.51亿元。“账单”背后,是医疗保障改革不断释放的民生红利。

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50%,百姓用上更多平价好药和千元以下的冠脉支架;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群众身在异乡不愁医;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健全,罹患重病的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改革,直面群众急难愁盼;变化,发生在每个人身边。

镜头一    患者用上降价药

春日的阳光照进病房。

3月2日17时许,陕西省人民医院南7楼内分泌科一病区,护士正在为患者施树怀注射胰岛素。

在饭前注射胰岛素,早已是施树怀的固定日程。

施树怀今年68岁,已有20余年的糖尿病史。为了控制血糖,他除了注意饮食,还需要服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从2020年开始,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他每天都要注射4次胰岛素,包括在早餐、午餐、晚餐前分别注射一种速效的餐食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在每晚10时左右注射一种长效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伴随长期用药的,是持续的药费支出。让施树怀欣慰的是,去年6月,他在长期购药的慢性病定点零售药店结账时发现,胰岛素降价了。

“过去,我用的门冬胰岛素接近100元一支,甘精胰岛素接近150元一支,现在都降到了50元左右一支。门冬胰岛素每月用3支,甘精胰岛素每月用1支,算下来每个月胰岛素的花费从四五百元降到了200元左右,省下了一多半费用,医保报销后实际的花销还要更低。”施树怀说。

用上降价的胰岛素,得益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2022年5月30日起,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在陕西落地执行,中选的42个胰岛素产品平均降价48%。这也是国家组织药品集采首次从化学药拓展到生物药领域,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通过汇总医疗机构的实际临床需求,来换取药企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药品,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药品“超级团购”。陕西积极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先后落实国家组织的7批集采,同时牵头或参与省际联盟集采工作,为药价“挤水分”。

从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到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用药、罕见病用药,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不断扩大范围、增加数量。已经开展的7批国家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

“超级团购”推动大量药品降价,也促使高值医用耗材以亲民姿态走入群众生活。

2021年1月15日,首批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中选的冠脉支架在陕西落地,患者用上均价700元的冠脉支架。

“原来一条国产的冠脉支架大概七八千元,进口的要1万多元,集采之后都降到千元以下,患者的医疗支出显著减少。”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梁磊说。

除了冠脉支架本身,冠脉支架植入手术还要用到很多其他辅助的医用耗材。陕西推进与国家组织集中采购的配套政策衔接,开展了冠状动脉球囊、心脏起搏器、冠脉导引导管、冠脉导引导丝等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整体费用支出。

“原来做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医用耗材的花费最少也要1.7万元左右,多的可能到两三万元,现在最少只花3000元左右。”梁磊介绍。

集中带量采购引导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截至2022年底,陕西已落地执行的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达453种、医用耗材达10大类,中选品种平均价格降幅超过50%。

镜头二    异地就医也能实时报销

3月1日下午,张小东来到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陕西省老年病医院)肾病内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作为一名尿毒症患者,他每两周需要做5次血液透析。

“每月血液透析的费用在7000元左右,医保报销之后需要自付的只有2000多元。直接结算方便多了,经济负担也减轻了。”张小东说。

张小东的医保参保地在老家甘肃省白银市。最初,他需要先全额支付医药费,每两三个月再给白银市医保部门邮寄相关资料,进行集中报销。从去年11月开始,张小东发现,他在支付透析费用时,刷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就能直接享受报销,不再需要先行垫付就医费用。

这一变化,源于陕西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实现。

随着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异地就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刚需,这里面既包括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等人员,也包括工作、旅游等原因临时外出需要就医的人员。

在实现住院、普通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2022年11月11日,陕西各统筹区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省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为许多像张小东这样的门诊慢性病、特殊病患者解除了跑腿和垫资的困扰。

截至3月7日,陕西已有279家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开通此项业务,其中定点医疗机构214家、定点零售药店65家。

最近,陕西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又取得了新进展——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备案,为患者跨地区就医再“减负”。

“不需要提前备案,入院时拿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或身份证登记,出院时就能实时报销。”2月25日,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西安市民杨鹏飞刚刚给母亲办完出院手续。

杨鹏飞的母亲平日住在宝鸡市扶风县,最近因为泌尿系统感染需要做手术,杨鹏飞把母亲接到西安就医。

“母亲在宝鸡市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这次手术费用一共7000多元,医保报销之后,我们仅支付了4000多元。”杨鹏飞说。

对于异地就医备案制度的变化,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刘小靖感受深刻。“最初,参保人员不仅需要提供医院转诊手续和个人暂住证、工作证等材料,还必须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现场办理备案手续。2022年,陕西开通了异地就医线上备案服务。2023年,省内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取消,患者就医更加便捷。”刘小靖说。

镜头三    突发重病有人管有人帮

3月2日,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黄泥村,村民柯善兰一家人再次迎来汉滨区医保局前来入户走访的工作人员。

“你爱人身体恢复得怎么样?”“生活还有啥困难?”面对工作人员的关心,柯善兰觉得分外亲切。

过去一年,柯善兰一家人生活遇到困难。

2022年3月30日凌晨,柯善兰在广东中山务工的丈夫谢贤笋出现剧烈头痛,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突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谢贤笋在中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34天,之后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继续治疗31天。两次住院花费35万余元,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近15万元。

在医院陪护的日子里,柯善兰既为丈夫的病揪心,也为钱发愁。

他们两人有一双儿女,女儿7岁、儿子2岁,柯善兰平时在家带孩子,家里的生活开销全靠谢贤笋在外务工的收入维持。丈夫这一病,不仅花光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

丈夫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孩子年龄还小,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当柯善兰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干部把好政策送上了门。

谢贤笋一家被纳入监测对象,作为突发严重困难户,由民政、教育、医保等部门落实低保、义务教育补贴、参保资助等帮扶措施,同时在医保部门帮助下申请了“防贫保险”——这是汉滨区面向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报销后自付费用仍然超过1万元的监测对象的专项保险,自付费用在10万元以下的部分按50%比例发放防贫保险金,在1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70%比例发放防贫保险金,赔付最高限额为10万元。2022年9月7日,谢贤笋领到了8万余元的防贫保险金。

一场大病,可能让小康之家遇到困难,也可能让已脱贫人员一夜返贫、让困难群众生活雪上加霜。陕西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每月线上监测筛查人员信息,汇总数据线下反馈给民政和乡村振兴部门,由其认定人员类别开展后续帮扶,形成监测数据闭环管理机制。2022年6月,汉滨区医保局通过自主研发的医保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发现谢贤笋自付医疗费用较高,将数据推送给区乡村振兴局,区乡村振兴局及时将数据反馈给镇(街道),进行综合研判。

政策扶持,给困难群众带来生活的希望。柯善兰打算,眼下专心照顾丈夫,等丈夫的病好些了,她要出去找些活儿干,尽快把外债还清。截至目前,汉滨区“防贫保险”已赔付193.89万元。

记者从陕西省医疗保障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陕西医保部门累计筛查监测预警18.1万人,会同乡村振兴部门将9.96万人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2.02万人通过监测预警和综合帮扶消除因病返贫致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