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生动解读经典战例

原标题:纪录片《热的纪录雪——伟大的抗美援朝》——生动解读经典战例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纪录片《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片热云山战斗、三所里战斗、雪的抗动解读经典战长津湖之战、美援铁原战斗、朝生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六场经典战例。纪录作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战争局势和决胜细节,片热以电影般的雪的抗动解读经典战质感铺展开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美援恢宏画卷,带领观众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朝生热血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是纪录纪录片里的重大题材。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片热电视屏幕中涌现了《为了和平》《英雄儿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多部质量口碑极高的雪的抗动解读经典战纪录片。为了避免出现同题撞车、美援模式相似的朝生情况,创作团队选择了剧情纪录片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融合故事片和纪录片两种创作形态,以追求真实性为原则,通过影视作品的拍摄方法复原历史现场,同时把重要的电报原件、历史人物照片和信件、史料影像等内容剪辑到故事剧情中,将记录战场情节的文字记述转化为具体的影像表达。这部纪录片同时具备了电影的故事性和纪录片的真实性,既呈现出科学理性的纪录片创作态度,以传达真实为本质,又展现出了电影般的质感,极大地提高了观众的观感体验。

创作团队参考权威史料、参战部队军史、当事人回忆录和抗美援朝战争研究专著等资料,并根据亲历者的回忆录和采访资料整理出“人物独白”,借助专业配音演员的演绎,巧妙串联起战斗进程中的各个阶段。作品通过负责战役部署的志愿军高级指挥员、参战的志愿军普通士兵、外军参战官兵等不同视角,串联起纪录片剧情的发展。以第三集《血战长津湖》为例,志愿军第9兵团的官兵和美军精锐部队在长津湖畔进行生死对决,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对敌人形成合围态势。从宏观上交战双方每一天的战术决策、战略意图,到微观上官兵的作战行动、行动路线等,在纪录片中都有真实准确的描写和刻画。风雪中,志愿军官兵穿越冰封的盖马高原,向着风雪交加的战场艰难挺进。雪地山林的自然环境、肃杀的冬景、极度严寒的气候,在纪录片中被生动营造出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1071.1高地和东南小高岭的战斗中,纪录片根据迫击炮班战士杨德盛的口述——“侧面的一个美国兵趁我不注意,一刀向我的腹部刺来,我一扭身,被刺中了腰部。我腰部挨的那一刺刀,只是从腰部侧面刺进去,没有刺进腹腔,血流如注,脑壳都发昏,但一会儿血就冻住了……”,纪录片将这段内容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示出来,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我像是做了一场噩梦,我每天晚上都想,大概不会再见到明天了”“海军陆战队用70个小时、近4天的时间,走完了21公里的路,这绝不是一次漫步,而是从死神的怀里挣扎着逃出来的”,外军参战官兵的自述更是从侧面反映出志愿军将士令敌人胆寒的血性品格。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力量极其悬殊,志愿军将士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不光是靠着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还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纪录片大量使用了具有宏观体验感的3D军事地图,动态体现出敌我双方的进攻防御策略、战场局势的复杂变化和作战步骤的实施,揭示了上甘岭、松骨峰、长津湖等战略焦点对战争态势的重要地位,使人们对参战双方的部队情况、行军路线和战术特点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这些细节同时配合电影化场景的拍摄,给观众营造出战争电影般的视觉观感体验。

在每一场经典战例中,纪录片适时引用珍贵的纪实影像,用真人演绎的特写镜头弥补缺失的历史细节,强化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在死鹰岭主峰阵地上,第177团仅存的数十位英雄被冻僵在大雪中,他们依然保持着战斗姿态……定格的画面外传来烈士宋阿毛的心声独白——“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纪录片通过现场同期声、战场音效以及大量第一人称战场回忆旁白,营造了几近真实的历史氛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剧中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由此深刻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志愿军官兵的艰辛与伟大。

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讴歌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将士。纪录片《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的叙事手法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内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也为战争题材纪录片创作探索了新的空间。(■高伟富 吴效燏)